《股票操作学》第十章 第二节 经济景气变动对股价的影响

《股票操作学》第十章 基本分析

第二节 经济景气变动对股价的影响

  影响股价变动的基本因素之一是经济景气变动,就本质而论,景气波动所形成的循环性可分为两个重要阶段。能源危机前,高度开发与技术密集工业发达国家支配世界经济活动,而这些国家人民购买力左右发展中国家产业结构的改变,透过贸易行为,富裕国家从发展中国家取得低价原料与廉价基本加工产品,发展中国家则引进精密的科学仪器与技术,使工业升级,制造较高级产品,加强国际市场竟争能力,促使外销畅旺。工业国家人民购买力一旦转弱,需求减少,向外采购相对减少,加上政府为维护本国工商业竞争能力,保护主义抬头,对进口之外国货物课以重税或禁止其进口,减少外国货物对内倾销,国内工商业得以机会苟延,等待景气复苏,再迅速向外扩张,取得更大利益。发展中国家遭受经济不景气时,打击自然更严重,工商业推动外销倍加吃力,为缩减开支,停工、减产与裁员是必然措施。

  股票市场素有“经济橱窗”之称,它反映着当地未来经济展望,实际经济情势,各行业之荣辱与成长性。而政府所采态度与应变措施,如收缩与扩张民间信用、降低与升高利率、管制与开放民间直接对外贸易等,都会影响民间投资意愿。股价是经济循环的领先指标,景气达到颠峰,股价亦受到做手与大户哄抬,直线上升,此时股票在握,财富滚滚而入。当一般群众分享高利润,厂商亦受利欲薰心大事扩张时,有远见的企业家与投资者综合各种经济现象,对详尽齐全的世界经济动态资料进行研判分析,认为景气不可能再创新热潮,立刻抛售股票,此时因投资大众受百业景气影响,进人疯狂抢购股票阶段,股价仍继续上涨,供需逐渐发生转变,趋于平衡甚至供大于需,股价便开始回跌,等待景气再度上升。同样地,经济不景气至尾声,百业萧条,投资者已远离股票市场,每日成交寥寥无几,此时有眼光而对世界经济景气循环资料搜集齐全的投资者已默默吸进股票,等到报章杂志与政府宣传不景气确实已成过去时,股价已调升一段,低价不复再见。

  从第二次世界大战至石油危机前这段时期,美国因未受战祸洗劫,本身生产未受破坏与停顿,乘其他各国需待重建时,输出过剩的资本,在资金寻求出路下得以维持及发展本国经济,并帮助西欧各国及日本恢复生产力,全世界步人景气上升阶段,美国与其他各国股票市场亦进人多头市场。1955年后,西欧各国与日本经济已复元,形成与美国相争市场的势力,全球形成生产过剩。随后世界各工业国家分庭抗礼,不再由美国独占世界,这由各国股票市场股价变动便可看出端倪。

  1960年以后已不再是美国独揽世界经济大权,各国均将推动经济发展列为首要目标,透过快速技术发展,不断开发新产品。面临不景气时期,新产品仍可发挥抑制工业整体生产水准低落、缩短景气循环的时期的作用,同时亦淘汰技术无法突破的夕阳工业。近年台湾股市从齐涨齐跌阶段迈人优生劣败阶段,上市股票愈来愈能反映出各种行业因经济不景气影响所受打击程度的不同,进而调整股价,进而可看出台湾证券市场已进人有效率时代,各种产业景气与各发行公司营利状况调整股价是有目共睹的。

  其次,景气波动的另一个重要阶段是1973年中东六日战争后爆发的石油危机,对世界经济景气造成重大的冲击,它所暗示的便是廉价能源时代已经过去,各国均须筹措庞大预算购买石油。在社会的文明进步中石油扮演着重要角色,人类依赖石油程度有增无减,而石油巨幅涨价严重影响世界经济活动,降低各国经济成长率及购买力,高价石油的确是导致70年代以后经济不景气的主要原因。

  谈到油价,着实令人色变,1920年油价每桶介于2.5—3.0美元间,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中东发现大量石油,国际油价每桶降到1.6美元,一直持续到1970年。在此之前世界经济偶而遭遇生产过剩现象,暂时处于萧条时,低价原料能使之迅速复苏,再创景气高潮。1973年石油禁运后,原油价格上涨四倍,为世界带来30年代以来最严重的一次经济衰退,世界各国证券市场产生暴跌现象。美国股票道琼斯平均指数自900点跌至700点,香港则从1000点跌至100多点。经过四、五年时间,各国才逐渐从这次经济不景气中复苏,世界证券市场方得以活泼。但是油价逐年调高已是必然趋向,产油国家从油元中迅速开发,建立现代化社会,人民生活水准大幅提高,在国际政治舞台扮演着对军事经济大国具有牵制力的超然角色。食髓知味,1978年年底,石油输出国家组织眼见各国经济繁荣,通货膨胀加剧,进口之民生物资、加工品与高级技术产品价格不断上升,再加上美元的贬值,油元利益大幅度削弱,乃再度调高油价1979年阿拉伯标准轻油自每桶12.70美元分四季调升,到年底时最便宜的沙特阿拉伯原油亦卖到23美元一桶,鹰派国家则卖到27美元以上一桶,现货市场有段时间维持在40美元。世界经济就如一个大病初愈的病人,在石油输出国家“众医生们”所开的“重药处方”下再度进人动荡期,全球经济不景气的讯息又遍布至各角落。

  国际能源危机与重要工业原料价格暴涨,已带来国际市场的萎缩与不景气,保护主义再度抬头,各国纷纷提高关税,压抑进口物资与金额,同时也因不确定因素的增加,使国际经济变动的频率升高。台湾属海岛型经济发展形态,且重要矿产资源缺乏,民生物资原料亦依赖进口,但是因生产环境优良,工资低,吸引外资来台设厂,加工后再出口,轻工业基础已建立,对外贸易是经济发展与成长的关键,所以世界景气波动对台湾经济发展也有直接影响。

  以台湾地区景气循环来说,自1953年至1979年止,便发生五次经济循环,分别是:1954年11月至1956年9月,1956年9月至1966年1月,1966年1月至1969年10月,1969年10月至1975年2月,1975年2月以后。据统计,各次循环期间平均五年一轮迥。而在国际景气方面循环频度更明显。最近的一个景气循环则是从60年代开始,由于美国采信用扩张政策,使世界经济繁荣十几年,至1973年景气达到最高峰,石油问题此时发生,景气下降,且进人萧条期。到了1975年开始徐缓复苏,自此以后,世界景气面临石油价格调整的长期困扰,却恢复过去景气状况已不太可能。

  有人说,我们是购买股票,不是购买景气。的确,各行各业由于本质差异,吸收景气的成果与遭受不景气所处的困境不一,各发行公司更因本身经营能力强弱与财务结构健全与否,直接考验承受打击的程度,因此景气变动与股价波动自然息息相关。以台湾股市人纤业各公司近年来股价变动为例,1971年至1973年间,世界经济空前繁荣,纺织业景气也是空前,各项人纤产品供不应求,价格与利润亦高,此时上市之化纤公司股票成为市场宠儿,大户、做手与投资大众风云际会,好不热闹,股价节节上升。投资大众具有的证券投资知识并不多,完全一窝蜂心理,认为买化纤股股票就如买生金蛋的鸡一样。买卖证券时所产生的笑话亦不少,其中有一则:一位投资人眼见华隆股与联隆股(现已合并为华隆)连续涨停板,内心十分着急与懊恼,望穿黑板(现已改为电动揭示板),却见另一条“隆”——正隆,当时正隆股并未有突出表现,但因有“隆”字,似乎沾“隆”即可发财,便欣喜若狂如发掘金矿般立刻委托买进,结果可想而知。

  1973年化纤股股息也确实能与股价配合,大明每股8元,裕和每股4元,其他公司股息亦优握,此时政府为确实能掌握基本原料自给自足,乃宣布开发石油化学工业,人纤公司都掀起扩建厂房与增添新设备高潮,生产能量除少数内销外,尚有余力外销。1974年起,石油危机爆发,全世界顿时进人不景气时期,人纤业首当其冲,供过于求,产品堆积仓库,面临空前危机,扩厂成为生存的绊脚石。在恶性竞争下价格一落千丈,甚至赔本杀出。公司主持者最先了解经营状况,同时需要资金周转,即大量卖出股票,化纤股股价一撅不振。1976年大明化纤公司首告不支,被迫停工,市场持有大明股票者视其如废纸,股价曾跌至1元附近。幸经政府出面重整,否则就成为不景气的牺牲品。

  由于时代进步,科技发展,精密电子工业与重工业在台湾经济中所扮角色不断加重。每次景气循环中都淘汰一些失去竞争能力的行业与公司,代之而起的是有前途且有适应力的行业。电子与电机行业成为1974年以后台湾工业发展的重心,配合汽车工业,重新进人另一景气循环,化纤工业则成为“夕阳工业”,由多数发行公司股价长期低于票面值来看,化纤股欲重振1973年雄风困难重重。

  在政府悉心照顾与鼓励下,配合国际市场需求,电子、电机与汽车工业成为主流。1974年底之后,电器业复苏迅速,利润亦回升,产品结构改变的时热,朝高精密度与高售价的产品发展趋势明显,由于竞争力强,美国市场成为台湾电器产品主要外销市场,确有供不应求迹象。东元、声宝、歌林、大同等上市公司营业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0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