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弈心理之行为金融学告诉你散户能否跑赢大盘

股票期货市场存在的现象

股票期货市场往往存在以下难以解释的事实:

事实一:市场是信息不对称的,投资标的的信息大部分都无法准确及时获取,市场只是在部分时间里是有效的。

事实二:价格是资金驱动的,价格并不一定围绕价值波动,在很多时候甚至偏离很远。

事实三:信息对市场的影响很大,每个人对每个信息的关注度和理解不同,据此形成对市场的态度,造成群体性影响。

事实四:市场参与者的情绪和心理驱动资金,导致市场波动。

事实五:市场情绪传染和程序化投资的推广,放大了羊群效应,导致市场在短暂时间内陷入恶性循环。

这些事实,使用传统经济学理论很难解释,而使用行为金融学更容易理解。今天我们简单介绍一下行为金融学以及在股票期货市场当中的应用。

行为金融学就是将心理学尤其是行为科学的理论融入到金融学之中。它从微观个体行为以及产生这种行为的心理等动因来解释、研究和预测金融市场的发展。

 

现代金融市场理论有三个关键性的假设:理性经济人、有效市场和随机游走。其中理性经济人假设是后两个假设的基础。

所谓理性经济人,即每个投资者都是完全理性的,都有很好的认识水平,能够准确预测未来。于是金融学者们只考虑理性投资者追求预期效用最大化,很少考虑受行为因素和心理因素影响的个人决策问题。实际上,大量事实证明,投资者个人的行为方式及心理因素对金融活动具有极大的影响。正如科斯托拉尼提出的,“90%的行情是由心理造成的”。

现实中的金融市场中,股票期货长期投资溢价、股票期货价格泡沫、噪音交易、金融市场非理性走牛或牛熊等异常现象,现代金融理论并不能做出合理解释。近几十年来,金融市场理论正在经历着向传统金融市场理论发起挑战的“非理性革命”。许多学者开始关注金融决策中投资者的行为分析,利用心理学、行为学等学科的研究方法,在保留某些最优化理论的基础上,以投资者个人的实际行为模式作为分析基础,希望能够重构一个与现实世界更为接近的金融分析框架。这从方法论上对金融理论进行了革新,导致了行为金融的诞生与发展。

行为金融学的主要理论

1、期望理论

人们对相同情境的反应决取于他是盈利状态还是亏损状态。一般而言,当盈利额与亏损额相同的情况下,人们在亏损状态时会变得更为沮丧,而当盈利时却没有那么快乐。当个体在看到等量损失时的沮丧程度会比同等获利情况下的高兴程度强烈得多。研究还发现:投资者在亏损一美元时的痛苦的强烈程度是在获利一美元时高兴程度的两倍。他们也发现个体对相同情境的不同反应取决于他目前是赢利还是亏损状况。

具体来说,某只股票期货现在是20元,一位投资者是22元买入的,而另一位投资者是18元买入的,当股价产生变化时,这两位投资者的反应是极为不同的。当股价上涨时,18元买入的投资者会坚定地持有, 因为对于他来说,只是利润的扩大化;而对于22元的投资者来说,只是意味着亏损的减少,其坚定持有的信心不强。由于厌恶亏损,他极有可能在解套之时卖出股票期货;而当股价下跌之时,两者的反应恰好相反。18元买入的投资者会急于兑现利润, 因为他害怕利润会化为乌有, 同时,由于厌恶亏损可能发生,会极早获利了结。但对于22元买入的投资者来说,持股不卖或是继续买入可能是最好的策略,因为割肉出局意味着实现亏损,这是投资者最不愿看到的结果。所以,其反而会寻找各种有利的信息,以增强自己持股的信心。

在有利润的情况下,多数投资者是风险的厌恶者;而在有亏损的情况下,多数投资者变成了风险的承担者。换句话说:在面临确信有赚钱的机会时,多数投资者是风险的厌恶者;而在面临确信要赔钱时,多数投资者成为了风险的承受者。在这里,风险是指股价未来走势的一种不确定性。

 

2、后悔理论

投资者在投资过程中常出现后悔的心理状态。在牛市背景下,没有及时介入自己看好的股票期货会后悔,过早卖出获利的股票期货也会后悔;在熊市背景下,没能及时止损出局会后悔,获点小利没能兑现,然后又被套牢也会后悔;在平衡市场中,自己持有的股票期货不涨不跌,别人推荐的股票期货上涨, 自己会因为没有听从别人的劝告而及时换股后悔;当下定决心,卖出手中不涨的股票期货,而买入专家推荐的股票期货,又发现自己原来持有的股票期货不断上涨,而专家推荐的股票期货不涨反跌时,更加后悔。

由于人们在投资判断和决策上经常容易出现错误,而当出现这种失误操作时,通常感到非常难过和悲哀。所以,投资者在投资过程中,为了避免后悔心态的出现,经常会表现出一种优柔寡断的性格特点。投资者在决定是否卖出一只股票期货时,往往受到买入时的成本比现价高或是低的情绪影响,由于害怕后悔而想方设法尽量避免后悔的发生。投资者不愿卖出已下跌的股票期货,是为了避免作了一次失败投资的痛苦和后悔心情,向其他人报告投资亏损的难堪也使其不愿去卖出已亏损的股票期货。

投资者的从众行为和追随常识,是为了避免由于做出了一个错误的投资决定而后悔。许多投资者认为:买一只大家都看好的股票期货比较容易,因为大家都看好它并且买了它,即使股价下跌也没什么。大家都错了,所以我错了也没什么!而如果自作主张买了一只市场形象不佳的股票期货,如果买入之后它就下跌,自己就很难合理地解释当时买它的理由。此外,基金经理人和股评家喜欢名气大的上市公司股票期货,主要原因也是因为如果这些股票期货下跌,他们因为操作得不好而被解雇的可能性较小。害怕后悔也反映了投资者对自我的一种期望。

投资者在投资过程中除了避免后悔以外,还有一种追求自豪的动机在起作用。害怕后悔与追求自豪造成了投资者持有获利股票期货的时间太短,而持有亏损股票期货的时间太长。他们称这种现象为卖出效应。他们发现:当投资者持有两只股票期货,股票期货A获利20,而股票期货B亏损20%,此时又有一个新的投资机会,而投资者由于没有别的钱,必需先卖掉一只股票期货时,多数投资者往往卖掉股票期货A 而不是股票期货B。因为卖出股票期货B会对从前的买人决策后悔,而卖出股票期货A会让投资者有一种做出正确投资的自豪感。

小结

行为金融学主要是探求人类心理有哪些共性的规律性特征,并且用这些人类基础的客观心理特征来分析解释股市的现象。在若干年内,行为金融学已经通过试验,总结、发现、统计、归纳了人类有哪些心理特征,并用于解释股市的现象,也告诫投资人有些心理特征是不利于投资的。

总体来说,行为金融学就是统计行为心理特征,然后用其解释资本市场的现象。它的不足是发现了问题,但没有解决问题。它发现了人的心理特征是股市变化的决定性原因,也发现了一系列人类共有的具体心理特征,并且把这种具体心理特征对投资成败的影响也进行了清楚的描述,但是它没有指出投资者应如何克服这些不利于投资的固有的心理特征。

也就是说,行为金融学发现、提出、总结了人类有“羊群效应”和从众等心理特征,并且也认识到其危害严重,但是没有更进一步指出人类应该怎样避免这种危害,有哪些具体的方法和手段可以用来解决问题。我们可以通过行为金融学发现并理解了市场当前的现象后,利用自己对于市场的理解,加上对技术、基本面等相关领域的研究,找到适合自己的解决方案。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0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