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弈心理之如何挖掘三季报中的投资机会

如何把握三季报行情?

  10月8日晚间,A股2018年首份三季报出炉。根据沪深交易所三季报预约披露时间表安排,炼石有色(000697)如期拉开了今年三季报披露的大幕。三季报显示,炼石有色今年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约为10.87亿元,同比上涨158.58%;不过,实现归属净利润约为-2.13亿元,同比下降11.07%。

  根据安排,沪市的凌钢股份则预计于10月10日披露三季报,成为沪市首家披露2018年三季报的公司。深市中小板公司多喜爱将在10月11日披露三季度报,创业板中,隆华科技、初灵信息、金运激光、中航电测、中环环保都将于10月16日披露三季度报,为创业板首批披露三季度报的公司。

  值得注意的是,赶在最后三天披露三季报的上市公司数量达到1710家,占两市全部上市公司总数3551家的48%。这也意味着,近一半的上市公司计划在三季报预披露的最后三日公布。

  随着三季报披露的展开,相关上市公司今年前三季度的业绩将浮出水面。今年10月份是一个特殊的月份,除了要召开重要会议,10月份也是三季报集中披露的月份。近期一些公司发布三季度业绩大幅预增之后受到市场的追捧。在严管的背景下,接下来市场炒作三季报预增概念会大大增加。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去把握今年的三季报行情?

收入、利润。

  财报最关键的两个指标:那么我们在挖掘财报机会的时候,要首先回避两个问题。

  第一,为了保障上市公司业绩增长的可持续性,应考虑剔除上市公司的一次性收入,毕竟此类收入并不是可持续的,对于上市公司未来的发展也不具备指导意义。

看财报,要关注哪些?

  第二,业绩增长要确实对公司经营的改善有贡献,所以投资者应该剔除去年同期基数较低的公司,这类公司由于此前基数过低,略微有些增长就看起来增幅巨大。但此类增长液不能有效地反映公司经营情况。

在看财报的过程中,要关注以下方面:

1、看收入

  一个健康稳定增长的企业,其收入应主要来自“主营业务收入”,并且连续三年主营业务收入稳定增长。如果收入很大一部分来自临时的一次性的收入,比如有些公司总是通过出售资产、下属企业来增加收入,那么公司的可持续性经营能力就值得怀疑。

  例如,一些公司并不属于房地产行业,但旗下却拥有房地产开发子公司。在房地产火爆的前几年,很多涉房类上市公司虽然主营业务表现一般,但房地产子公司盈利状态却相当惊人,这一块业务收入直接扮亮了整个上市公司的财务报表。然而,地产业务毕竟不是这些公司的主营业务,这样的公司要想真正表现出成长性,还需要主营业务的发力。

  此外,还有一种情况也较常见,那就是靠利息收入支撑整个公司的盈利局面。很多公司在圈完钱后,动辄10亿元级的巨额资金存放在银行里,如果以募集资金10亿元计算,光这笔资金一年就能有数千万元的利息入账,当然,这笔利息也是公司营业收入和利润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却不能很好地反映一家公司的成长性。因此,在“掘金”的同时一定不要忘记“排雷”,揭开“虚假”收入的面纱。

2、看现金流

  现金流从某种意义上比收入和利润更重要,也更真实。账面收入和利润的人为操纵较容易,但实打实的现金流大大增加了扭曲业绩的难度,并决定着企业的生死。从这一点上,“现金为王”的说法一点也不为过。

  有些上市公司尽管财务报表显示是盈利的,而且盈利额度还相当高,但公司却表示缺钱,这到底是什么原因?问题就出在现金流量表上。

  一些公司虽然盈利,但这些盈利在财务报告中的反映却是“应收账款”,即这些公司虽然实现了销售,但相当多的销售并未实现回款,导致公司垫付了大量的资金,这样就形成了“公司虽然盈利,却见不到钱”的尴尬局面。

  因此,投资者在关注利润表的同时,也应关注现金流量表,如果公司期末的现金流量为负,那么这家公司就往往处于现金短缺的状态。

  不过需要指出的是,造成公司虽然大幅盈利但现金流紧张的原因并不只有上面一种情况,也包括公司报告期内大笔对外投资的可能,当然这些都要分开来考虑。

3、看利润

  该指标直接反映了公司的盈利能力。对于该指标需要深入分析,辩证看待,需要关注公司利润的主要来源是否来自“主营业务利润”;临时的一次性利润来源(比如投资收益、营业外收支净额及财政补贴等)比重太高,只会增加企业的不稳定性,加大企业风险。

4、看资产负债

  三大财务报表中,上面分别分析了利润和现金流量中的一些重要指标,那么在资产负债表中,哪些指标也具有一定的欺骗性呢?答案就是存货量。一家公司的存货包括产品库存、生产原料库存等方面,公司库存商品过多会影响到公司下一报告期的生产和运营。

  如果一家公司产品库存较多,很可能表明该公司产品销售遇到了困难,企业去库存化的压力较重,下一报告期内继续扩大产能就相对较难;而且更为重要的是,高库存面临的产品跌价风险也高,这些都将直接影响到公司业绩。

  正是由于库存商品存在价格波动风险,现行会计准则要求对库存计提跌价(或增值)准备。值得一提的是,一些公司虽然处于高库存状态,但却并未计提或少计提跌价准备,这样的财务报表也是不够准确和客观的,有财务粉饰的嫌疑。

投资者都希望发掘到下一个大牛股,三季报具备炒作理由的公司应该满足以下条件:

受益公司产能扩张、市场需求回暖、产品价格上涨等主营业务高速增长的公司(化工、装备)

受政策扶持的行业公司(大基建、自主可控)

基本面相对较好,同时处于未来成长空间较大的行业中(生物医药)

业绩持续增长且前期并未出现过度炒作、估值合理的公司(消费类)

受到实力机构关注、增持(证金)

两类股票期货不要碰:ST且三季报依然亏损(壳资源越来越不值钱)、三季报单季度出现较大幅度亏损(年报很难扭转)。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0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