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操作学》第十章 第七节 损益表与股价之关系

《股票操作学》第十章 基本分析

第七节 损益表与股价之关系

  损益表是表现一企业在某一段时间内经营成果的报表,依据证管会规定,发行公司每隔三个月须公布一次损益表,以便股东了解近三个月盈亏情形。根据习惯,大部分发行公司于4月中旬至5月中旬陆续公布第一季损益表,7月中旬以后至8月底以前公布第二季累积损益表,10月中旬至11月中旬公布第三季累积损益表,至于年度损益表,则留待次年股东大会后公布。有些公司因营业情形特殊,不便每三个月公布一次损益表,经向主管机关报备而获核准后,则采行每半年公布一次,上市之建设公司多是如此。

  损益表是一种动态报表,它表现出企业在三个月、六个月、九个月或一年间的经营成果,累积盈余随各季营运状况好坏并有旺季与淡季之分,且有高低起伏,平均盈余状态极少发生。追求企业经营的目的,纯益数字乃是损益表上所要表达的重要事项,也是投资人参考发行公司成长情形的重要指标,税前纯益乃是某期间内的各项收入减去各项费用。若本期收入大于本期费用,表示公司除去开销外尚有盈余,也就是每年配发股利的基础。若费用大于收入,表示公司发生亏损,年终时则需用往年公积金来弥补。

  因此,损益表大致可分为营业收入、营业成本、营业毛利、营业费用、营业利益、营业外收支净额(营业外收入一营业外支出),本期税前纯益等七项。

  (1)营业收入:指本期内销售产品或供应劳务所获得之收入。包括销货收入及劳务收入等。然后再扣除销货退回及销货折让,便是本期营业收入。

  (2)营业成本:通常指原料成本与直接人工费用两大项。原料成本又称为耗用原料成本,指投人制造过程中所消耗原料的成本,期末未消耗的原料成本称为期末原料存货成本。制造业原料成本也与买卖业的购货一样,不但包括买进价格,还包括购料运费、关税、保险费等附加成本,同样也减去原料退出及折让,与因提早付款而享受的购料折扣。原料成本的计算可以列示如下:购料费+购料运费+保险费+关税等-购料成本。购料成本-(购料退出及折让费十购料折扣)-购料净成本。购料净成本+期初原料存货成本-可供使用原料成本。可供使用原料成本-期末原料存货成本-耗用原料成本。直接人工则是指凡直接从事制造产品的工作者,如操作工、车床工、装配工等,所给付的工资就是直接人工费用。

  (3)营业毛利:即是指营业收入减掉营业成本之正值。

  (4)营业费用:亦称间接生产费用。包括原料成本、直接人工费用以外的一切生产上的成本,例如:①间接材料成本,如机油、燃料等,虽为制造上必需品,但非产品的一部分;②间接人工费用;③房屋费用,如厂房折旧、租金、保险费、税捐修理维持费等;①机器及设备费用;⑤小型工具成本;⑥劳工福利,如休假奖金、保险、恤养金等。

  (5)营业利益:营业毛利减去营业费用之正差额。

  (6)营业外收支净额:营业外收入(如利息收入等)与营业外支出(如利息支出等)相减所得差额,有营业外净收入与营业外净支出两种情形。

  (7)本期税前纯益或纯损:本期内各项收入减去各项费用及损益后之正余额,称为税前纯益,而各项收入减去各项费用之负差额,称为纯损。

  损益表所列项目里,投资人值得注意的:①营业收入,这是每一企业的“生命线”,营业额之多寡是企业扩张或萎缩之首要条件。譬如某企业在经济不景气时,营业额仍增加,虽然利润暂时降低,一时需求增加,价格回升,利润自然提高。相反地,利润虽然高,营业额无法增加的行业遇到经济不景气时,需求再减少时,自然得削价求售,利润也跟着降低,高利润时代走过后,企业欲复苏则较困难。②毛利率,将营业收入减去营业成本为营业毛利,再除以营业成本便是毛利率。它表现出某企业经营事业之获利率高低程度,将经营项目类似企业之毛利率加以比较,毛利率愈高,愈显示技术专业化;将经营不同项目之企业加以比较,毛利率高,表示此行业具有发展潜力,毛利率低,表示此行业同行竞争激烈,属夕阳工业,几近无利可图。③税前纯益,一般投资者参阅损益表时,其他项目都省略不看,只看本期或累积税前纯益,这乃因该项数字直接与今年可分配股利有关。股本若不增加,税前纯益较去年同期增加,每股可分配股利增加;股本增加率若较税前纯益增加率小,股利仍可能增加;股本增加率若较税前纯益增加率大,股利将会受影响而减少;最糟的,莫过于股本增加,税前纯益并未增加,甚或减少。

  财务报表分析与解释的工作及责任虽然艰难,但是分析技术并不深奥,只是比较而已,利用损益表观察企业处于逆境或顺境,亦可采此法。投资者必须养成不但会看损益表,尚需学会比较与推断各家公司损益表之优劣。

  (1)不同年度同期间之比较:将今年第一季损益表与去年第一季比较,端视营业收入是否增加或减少,增减比例是多少?营业毛利是否增加或减少,毛利率增减若干?营业费用、营业利益与营业外收支净额是否增加或减少,比率若干?以及税前纯益增减情形与比率。这些都是测验企业一年来成长或衰退之首要指标。

  (2)上季与本季之比较:将第一季与第二季损益表比较,可了解季与季间营业状况之变化。由于各行业大多有淡季与旺季之分,因此前后两季比较,再与去年此两季做比较,很明显地就可找出该企业旺季在何时了淡季在何时?可免除由盈余数字不规则所造成的心理不平衡现象,不致于做出错误的委托。

  以远东百货公司为例,百货业旺季多在第一季与第四季,第二季与第三季则为淡季,若以第一季与第二季之营业收入及税前纯益相比,通常多呈衰退现象,投资人比较两季损益表,并不应该断定营业额衰退即显示该公司未来前景不佳,不值得继续投资,而做卖出之决定。此时应与去年同期营业额及税前纯益做比较,若比去年同期增加,则属继续成长,比去年同期减少,则属衰退,如此才算客观。同样地,第三季与第四季比较,第四季会有大幅成长与盈余,亦不表示营运大有转机而值得买进,因为这是企业的周期性,不足为奇。

  生产电器产品的大同、声宝、歌林、东元等公司之旺季则为第二季与第三季,冷气、电冰箱、电风扇等家电产品在此二季销售畅旺,营业额与税前纯益大增。食品业之嘉畜公司亦有淡季与旺季之分。因此,当投资人以此季与上季营业状况加以比较,同时需参考去年同期营业数字,才不会产生错误感觉,做出错误的委托。

  长期投资者所关心的股利数字若能知道计算方法,发行公司第四季营运状况与纯利率不发生突变,不待公司董事会于次年2,3月间宣布股息,投资者在当年11,12月间就可从前十一个月营业总额与纯益率毛估当年配息数字,准确性颇高。了解股利数字后,就可推算当时本益比(或本利比)而判断当时股价偏高、偏低或正常,而能做买进或卖出之委托。

  如何计算股利数字,首先要了解几个步骤:

  (1)预估全年税前纯益。大多数发行公司皆会按时公布每季损益表,第三季损益表公布后有些办事效率高的发行公司会将各项数字百分比列出,纯益率即是税前纯益栏的百分比。若没有列出百分比,就得麻烦投资者自己将税前纯益数字去除营业额。其次,要搜集10月至11月(最理想的是10至12月)营业额资料,若能知道全年营业额,再用纯益率去乘,大致就可估算全年税前纯益。

  (2)预扣备缴所得税。“税前纯益”即表示未向税捐机关报缴营利事业综合所得税前之盈余,因此,投资者必先估算全年预缴所得税。由于新上市公司之产品有些在投资奖励条例范围而获减免所得税,或是有些上市公司生产精密机械、电子产品等,被长期减免所得税。各发行公司每年所扣缴税率不一致,最简便可信度颇高的方式是参考该公司前几年所扣缴的税率是多少,一般而言,扣缴税率在20%—25%间,将全年税前纯益乘以预扣税率,就是税后纯益。

  (3)法定公积。政府为保障营利事业不受突来景气萧条影响而使公司周转发生困难,特别规定任何发行公司不得将盈余全数配给股东,需保留一定成数纳入法定公积。多数发行公司大都提列税后纯益10%左右为法定公积。

  (4)董监事酬劳。此项支出部分则视公司成立章程规定而分配,而董监事人数多寡亦决定支出数字,目前有部分发行公司已取消此项,而使股东权益增加。

  (5)当年参与分配之股数。税前纯益扣除所得税、法定公积与董监事酬劳后,大致就是可分配之盈余部分,而参与分配之股数则以当年除权后增加之股份为准,用可分配盈余除以参与分配之股数,就是每股股息。

  以南侨公司为例(如表10—12),1980年前三季损益表公布之税前纯益为7644万元,营业收入为125200万元,纯益率为6.11%,而当年1^12月总营业额公布为171100万元,若乘以6.11%,全年税前纯益将是10454万元。

  其次,要扣除预缴所得税,1979年度南侨公司税前盈余为10067万元,备缴所得税为2743万元,税率为27.25%,若将税前纯益10454万元乘以27.25%,预缴所得税则应为2848万元,1980年全年税后纯益应为7606万元。再者,法定公积部分是以7606万元乘以10%,是760.6万元。

  最后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0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