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
王阳明《传习录》卷中10 人即天地之心
百川源流虽有不同,但都归于大海,大海并不以“我”为大;百家从事的事业不同,而都以治世为要,治世并非都是图谋称王称霸;《诗》、《春秋》的创作虽不同时,但都是在衰世中创作出来的,它的创...
王阳明《传习录》卷中11 致其良知
圣贤们的学说,虽说法不一,其中的内涵是一致的;人所处的环境天各有别,但本性、智能没有什么两样。本性,虽是我们所不能造作的,然而是可以转化的;致知、穷理的功夫,虽是我们原本没有的,然...
王阳明《传习录》卷中12 启蒙之道
古之教者,教以人伦。后世记诵章之习起,而先王之教亡。今教童子,惟当以孝、弟、忠、信、礼、义、廉、耻为专务。其栽培涵养之方,则宜诱之歌诗以发其志意,导之习礼以肃其威仪,讽之读书以开其...
王阳明《传习录》卷上2 格物无分动静
陆澄问:“什么才算是主一的功夫?比如,读书就一心在读书上用功夫,接客就一心在接客上用功夫,这能否称为主一呢?”先生答说:“迷恋美色就一心在美色上用功夫,贪爱财物就一心在财物上用功夫...
王阳明《传习录》卷中13 神而明之
凡歌诗,须要整容定气,清朗其声音,均审其节调,毋躁而急,毋荡而嚣,毋馁而慑。久则精神宣畅,心气和平矣。每学量童生多寡分为四班。每日轮一班歌诗,其余皆就席敛容肃听。每五日则总四班递歌...
王阳明《传习录》卷上3 “一以贯之”的功夫
良知和恶念同生于心的本体——性。感知的东西与天理相应,即为“大性”的一方面,这种“知”便是良知;感知的东西与天理相逆,相逆则会扰乱“大性”,这种“知”便是恶念。恶念清除如冰之溶化;...
王阳明《传习录》卷下14 戒惧恐惧在心念
先生曰:“是求之于外了。”甘泉曰:“若以格物理为外,是自小其心也。”九川甚喜旧说之是。先生又论“尽心”一章,九川一闻却遂无疑。后家居,复以格物遗质。先生答云:“但能实地用功,久当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