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弈心理之A股的机构投资者有哪些特征

股市上有哪些机构投资者?

A股市场上机构投资者可以分为公募类、私募类、保险保障类、自营类和证金公司、汇金公司等超级主力。
 

A股的机构投资者有哪些特点

他们的行为特征如何?

1、公募基金

当公募基金仓位接近或超过88%时,市场一般就会见顶(88魔咒);反之当公募基金仓位接近或低于65%时,市场往往见底。

目前主动偏股型基金平均仓位逼近历史高点,因此,主动偏股型公募基金很难为市场向上贡献力量(除非公募基金出现大幅申购,可用资金增多)。但是,如果公募基金经理认为市场存在较大的风险,近而在短期内集体减仓的话,可能会对市场造成较大冲击。年初股指的大幅度调整就是最好的证明。

①主动偏股公募基金经理特征

主动偏股型基金是相对收益基金,所谓相对收益,是指基金的收益目标的比较基准是市场指数,而考核基金经理的标准并非完成一个特定的收益指标或者绝对收益,而是相对市场指数的超额收益或者相对市场同类产品的排名。

相对收益考核机制下,基金经理的行为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点:

重择股而轻择时:在非剧烈波动的市场环境中,考虑到冲击成本,一般公募基金经理较少做大的仓位调整,因此,基金经理群体逐渐形成了重视择股以求获得超额收益的风格。

止损倾向低:由于公募基金的考核一般不考核最大回撤,公募基金也没有止损线和清盘线。因此,公募基金经理没有强制止损的硬约束。

行为倾向一致性:基金经理在配置风格、仓位选择会逐渐趋向一致。其原因主要是,公募基金经理的信息渠道较为一致(券商卖方)、公募基金经理会相互沟通、规避因为配置方向或者仓位差异过偏导致的业绩大幅低于同类的风险。近年来,在信息渠道愈发多的信息传递速度越发快,基金经理的配置倾向一致性愈发明显,基金经理的集中调仓或者换仓,也可能是市场近年来波动加大的重要原因。

③近年来公募基金的风格出现的变化

近年来,公募基金的风格出现了以下变化:

高仓位持仓,较少做仓位调整:15年牛市以来,主动混合型公募基金的仓位始终保持较高的水平,较少调仓。而实际上,15年以来市场波动幅度是极大的。

公募基金经理持股变得更加集中:主动偏股性公募基金前十大重仓股持股集中度一路上升,到2015年底,接近60%。(这就是2017年公募基金跑赢散户的主要原因)

行业配置较为均衡:部分基金经理开始采取相对均衡的配置,以规避过度集中持仓中小盘带来的风险。

2、私募基金

截止2017年年末,私募基金总规模超过15万亿,已经崛起成为与公募基金、保险资金影响力接近的机构投资者。

私募基金的主要收益来自于业绩提成,因此,私募基金的目标是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尽可能的获得更高的收益。此外,虽然私募基金没有相对排名,也不考核相对收益,但是收益率大幅低于同类可能会引发客户赎回,因此,在市场持续上行阶段,即便私募基金保持谨慎,但是也可能会出现“被迫”加仓的行为。

私募基金是典型的绝对收益基金,除此之外,大部分私募基金有预警线和平仓线,这给私募基金增加了硬约束。因此,股票期货策略私募基金在成立之后或者初始净值附近,会采取类“CPPI”策略,即:先采用固定收益策略和少量股票期货仓位,做一定的安全垫,随着安全垫积累比较高之后,逐步加大股票期货仓位;反之,若市场持续下跌,将会降低风险资产暴露,以避免接近预警线和平仓线。因此,存在预警线和平仓线的私募基金往往会呈现“高吸低抛”的态势。

在这两行为因素下,我们可以看到,市场在从底部持续上涨一段时间后,低仓位的私募基金在积累了一定安全垫,之后会加大仓位,可能引发市场加速上涨迅速赶顶的走势。而在市场在顶部震荡阶段,会迅速降低仓位。

①高水位业绩提成与最大回撤约束的私募行为分析

对私募基金的评价和考核中,最大回撤是权重较重的一个评价指标。最大回撤是指,在任何一个时间点参与私募基金,在一个持股周期内最大的亏损比例。为了避免出现很大的最大回撤,私募基金经理更有动力做“逢高减仓”和“强制止损”的动作,这两种策略分别带来以下后果:

 “逢高减仓”在市场冲高够,私募基金经理有动力将获利头寸逐步了解,甚至清掉。在一个以“逢高减仓”为主要策略的市场,前阻力位的突破显得尤其的难。

 “强制止损”为了避免出现更大的最大回撤,以及避免跌破预警线。这样的结果是在市场下跌到一定程度后,会突然出现大量不计成本的止损单,使得在尾盘出现所谓“跳水”,会加剧市场的恐慌抛售。在底部震荡,私募基金净值整体不高的情况下,这种概率更加大。尤其是击穿关键技术阻力位之后,止损单更可能为私募所用,引发大幅下跌。

②预警平仓线与“僵尸私募”的存在

很多私募基金设置了预警线和平仓线,预警线以下私募的净值受到重点监控,私募的操作,尤其是加仓操作会受到限制。而接近平仓线后,私募基金为了避免平仓,一般会将仓位降到极低值,以避免被强制清仓。

 

在这样的机制下,当私募基金的净值跌破预警线,接近平仓线后,很多私募基金实际会选择接近空仓,很难再做实际操作,成为“僵尸私募”。由于2015年很多私募在市场相对高点成立,在三轮市场大幅下跌后,很多私募跌破净值,接近预警线甚至是平仓线,沦为空仓的“僵尸私募”。
 

③信息来源多样性与风格差异大

与公募基金不一样的是,私募基金的信息来源更多,卖方研究在私募的影响力相对没那么大。而且,私募基金经理的从业经历不尽相同,风格和策略差异巨大,导致私募基金之间仓位差异、配置差异巨大,更像一个分散的系统。

但是在关键点位和时间段,由于上面提到的两个因素合力,会加剧市场波动,2015年以来私募规模的扩大,对市场影响逐渐增大,也成2015年以来市场波动性明显加大的原因之一。
 

3、险资

(1)保险资金偏好蓝筹和价值股

保险资金最偏好的五大行业分别是银行、地产、医药、非银金融、商业贸易,从重仓股的行业配置来看,保险资金对这五个行业配置的比例一般都高于50%,并且近年来,保险资金的配置更加偏好上述行业。截止2016年年底,重仓股归属这五大行业占所有重仓股的比例高达76%。

在价值和蓝筹风格的股票期货中,保险资金显著的偏好银行和债券一样,银行股普遍有稳定的现金分红,能够满足保险资金的现金支出,重仓银行股占所有重仓股比例2012年之后一般超过40%

 

(2)“举牌”成为保险资金新的投资方式

除此此外,近年来,部分保险资金采取了比较激进的“举牌”投资方式,持有上市公司股权的比例超过5%,甚至取得了控股权,这部分股票期货头寸的投资,更加类似于产业资本的投资方式,与二级市场股票期货投资的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0 分享